“两会”,一年一度,每年不过一个星期,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责任。提起“两会”,公众固然很容易将记忆锁定于,那些高调质询的议政场景。但其实人们头脑中定格的不光是“激烈炮轰”的姿态,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硝烟”散尽后,裸露出的极富质地的公共议题和着眼关键词上。
十二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的发展蓝图,代表们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纷纷献计献策。
杨根贵代表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实行一矿(厂)带一村,由政府出台政策,统一协调,支持当地农村、农业发展。二是要抓住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加快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坚持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创造宽松环境,吸引有本事、能创业的人才来山西发展,吸引大企业有实力的企业家来山西投资。三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义务教育要加大投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芦为民、曹国刚代表建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篇章中,应加入支持民主党派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的内容,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事关我省城镇化建设,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省人大代表田学跃认为,城中村改造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政府没有统一的赔偿标准。比如,太原市的城中村改造目标效果不佳,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或规划经常变更;二是不能执行统一的补偿标准;三是政策执行过程缺乏监督,容易走样。为此,田学跃建议,一是尽快制定好统一的赔偿标准;二是必须做细做实前期动员工作,了解老百姓的不同利益诉求,搞好宣传,细化补偿方案,不能蛮干;三是重视城中村的重大安全隐患。
代表张会林说,有的城中村匆忙把地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享受了好多优惠政策,楼房建好后部分给了农民,其它一卖了之,拿钱走人。关键是这中间没有科学规划,等到统一规划改造时,既成的开发反而可能成了阻力和障碍。所以,城中村改造必须规划先行,防止短视行为。
代表史润金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对城中村村民的生活现状感到担忧。特别是城中村自建房,没有规划乱盖乱建,租房人员混杂,垃圾随处倾倒,没有消防通道,电线、网线乱搭乱接等一系列混乱现状,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及时对城中村进行改造,解决村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保障性住房
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围绕这项民生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定,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证。同时,加大了建设保障性住房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成为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这一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参会的委员们呼吁,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我省社会保障水平。
政协委员黄华为认为,目前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手续不完善,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进度较慢,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财政配套资金未及时到位,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尚未完全落实,企业自筹资金财务列支渠道不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存在部分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超标而且滞留各种税款,挤占项目建设资金。同时,棚户区改造项目室外配套设施不完善。
为此,委员们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大筹措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落实保障性住房房源,加强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监管,积极探索创新保障性住房新举措,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出资列支渠道。